【理论探索】刘洋 李浩源: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关键着力点与实践路径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0日 | 来源:中国网直播

⭐作者:封行高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234 评论:9人

【澳门平特一肖100%准資優勢】

【新澳门管家婆免费资料查询】

【2024澳门天天六开彩免费】 【澳门精准三肖三码三期】 【今晚澳门一肖一码一必开】 【澳门周公神算】 【六肖中特100%期期中奖】 【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 【澳门彩新彩资料42862COm】 【管家婆一肖一码100中奖技巧】
【二四六天天彩资料大全网最新】 【最准的一肖一码100%】 【澳门正版资料大全资料】 【2024新澳门精准资料期期精准】 【今晚必中一码一肖澳门】 【2004新澳精准资料免费提供】 【澳门一肖中100%期期准】 【澳门正版资料大全免费六肖】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刘洋,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习近平经济思想;

李浩源,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摘要: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3],并将其作为2024年度经济工作部署的“头等任务”。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强调是以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科技创新在全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的“质”,体现的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突破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衍生的新形式新质态[4],是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5]所催生的质态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支撑生产力跃迁理论认识的深化拓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时代化诠释,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的原创性概念,凝聚了我们党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2]随着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在新需求牵引、激发和撬动的作用下,智能化、信息化与数字化赋予了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资本、土地、劳动等为主要生产要素、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知识密度相对较小、科技创新尚未发挥主导作用的旧有质态的生产力,以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是新劳动者迅速崛起、新劳动对象丰富拓展、新劳动资料密集涌现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2]。

(一)高素质的新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劳动者的急速崛起,契合了数字经济与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对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适应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要。具备多维知识结构打破学科壁垒、领域隔阂与行业藩篱的新劳动者,能够以过人的学习能力快速适应并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操作先进高端设备,在创造性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劳动对象以及数据、信息等新型劳动资料的深度处理与整合分析,进而生产或提供满足多层次、差异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对生产力的贡献正悄然变化,与现代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相适应、富集科学技术与知识信息等因素的高素质劳动者日渐成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的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具有先导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突破瓶颈的技术创新活动、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平台搭建、科学技术与产业体系的渗透融合,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良性运转都离不开新劳动者创新型脑力劳动的支撑。与此同时,新劳动者群体的扩大仰赖于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改革的协同共进,以及全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实践水平的培养与提升。从这层意义而言,新劳动群体的迅速崛起是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跃升,进而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

(二)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大与丰富的劳动对象为新质生产力创造前提条件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一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之间的边界变得愈加模糊。作为劳动工具的数字化平台在简化了劳动过程的同时,又成为了经劳动创造的信息载体,不断被开发者和数字劳动者加工改造,进而以汇聚海量数据而具有劳动资料的属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的数字媒介、智能设备等都因其强大的数据产出与人机交互功能而贯通了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范畴。二是劳动对象不再拘泥于物质形态,数字资源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数据、信息、知识等无形数字资产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全要素生产率大幅跃升。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物质材料的限制被冲破,信息资源的“次元壁”也被打破,一切信息都以数据的方式予以表达。一方面,当代数字化的物质精神文明和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极大地扩充了劳动对象的规模;另一方面,数据的无实体化特质大大拓展了数字劳动实践的时空场域,从物质自然界扩展到虚拟“赛博界”的劳动对象的深度变革,蕴藏着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广阔前景。三是劳动对象的内涵愈加多层次。得益于科技创新精度与速度的提升,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手段更加先进,实践空间和场域在线上与线下、深海与太空、极地与深地等多维层面不断丰富延伸,可触及的世界变得日益广阔。新劳动对象的丰富拓展,使人类认识规律、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为生产力的跃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广阔空间。

(三)高附加值的新劳动资料的密集涌现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源泉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6]与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下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劳动资料的大量投入所不同的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下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基于科技进步的创新驱动,使经济增长摆脱了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模式,进而呈现出更富科技含量、更加绿色低碳、更具质量效能的特质。科学技术是劳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场科技革命所引发的技术创新都对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其他劳动资料及其组合方式的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与其他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下,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改造自然的能力,进而促进生产力的颠覆性变革和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各类高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开发创造出一系列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新型生产工具,在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的同时,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实践的限制,推动了生产范式的优化与生产流程的改进,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改造世界的空间潜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

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新质生产力蕴含的新技术、新要素与新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革新动力、全新动能与关键载体。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为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统一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显著提升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相涌现的创新成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面对新时代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我国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区位条件、要素禀赋针对性布局产业链,坚持系统论的思维全面把握“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升级脉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协调发展引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以绿色发展要求培育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不仅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方向指引,更符合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要求。以发展绿色生产力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求通过优化新技术与新工艺打造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能源系统、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从而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支撑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聚合作之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根植于开放的环境。在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进一步优化科技产品外销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不断提升我国对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能力,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与价值链能级跃升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我国科技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新质生产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有效增强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能力和供给能力,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共生产力。新技术、新材料的规模化应用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创造必要条件,教育、医疗、养老等行业的数字化赋能有利于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范围的层次化拓展。以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丰富成果,是新质生产力内涵共享理念、以共享发展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航标。我国正处在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抓住机遇、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牢牢把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激发颠覆性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同时发掘新型生产要素,创造新型要素的组合,以“新”促“质”、以“质”赋“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统筹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随着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传统数量型增长动能在日渐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下的日益式微,资本投资呈现的边际收益递减趋势揭示出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现实。切实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结构,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源泉,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依托技术革命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形成的驱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特质”同高质量发展所内涵的“创新驱动”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由于更多依赖数据要素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在改变以往“物质变换”的传统生产力发展范畴中,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集约式发展和绿色发展新范式转型;同时也能基于技术创新及其推广应用所衍生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经济活动方式、产业组织结构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调整与重塑,进而从需求层面充分发挥消费在畅通经济循环中的引领作用,以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以不断推动要素质量提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助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加速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和核心竞争力。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新质生产力中所蕴含的新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革新动力。首先,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新技术具有的强外部性以及技术的可迁移性,在促进技术转移和跨界融合的同时降低创新成本,从而带动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汇聚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规模效应。其次,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牵引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动力。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商业化的基础上,能够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在提升供给质量迎合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从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层面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最后,新技术的应用与转化能够在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同时引领并带动旧有生产方式和市场模式的重塑与升级。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新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进而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同时,能够促使市场主体加快新技术的研发运用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从而在带动提升整个市场竞争活力和效率的基础上,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越来越多具有高竞争力的微观市场主体。

新质生产力中所蕴含的新要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质态的先进生产力,其在生产要素层面既涵盖了数据等新型要素的引入,更体现了通过数字技术间接作用于新旧生产要素促使其优化组合与创新性配置,从而逐步摆脱依靠人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海量投入的传统增长模式。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主要催生条件的新质生产力,能够创造更高质量的财富价值,从而为产业转型和迭代升级创造条件。与此同时,以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融入不仅有利于形成数据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互补与替代机制,也有利于在提高边际产出的基础上重塑生产方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要素动能。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创造“劳动力红利”提供必要条件。与此同时,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也引领带动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培育创造新增长极的基础上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中所蕴含的新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载体。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催生的新产业日益成为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率的新兴行业在持续吸引高质量生产要素聚集的基础上,依托其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得以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科技创新资源,在不断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与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与发展质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积极培育是在风起云涌的国际竞争新局势中抢占优势先机,在未来国际分工格局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举措。具有高附加值和广阔市场的未来产业作为前沿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代表,其所具备的前瞻性、引领性、突破性、融合性等特征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高度契合。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赛道和后发国家“换道超车”的主战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我国与全球创新型国家发展保持同步甚至实现赶超的重要抓手,更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著是新质生产力助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7]近年来,我们秉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过程中不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依托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形成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创新环境的明显优化,创新投入的稳步提高,使我国在航天事业、信息事业、量子技术、生物医药等重要领域实现关键技术核心突破,创新产出大幅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加强,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所形成的新型举国体制能够高效统筹协调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汇聚形成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各种难题挑战的强大合力,有效协同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畅通各部门与领域协同发展的堵点卡点,在破除发展壁垒藩篱的基础上构建协调机制,在资源整合与组织的协同融通中培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向新质生产力培育涉及的关键领域和关键行业的高精尖项目倾斜发力,积蓄全力围绕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谋篇布局,围绕国家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导向,构建形成有利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依托。超大规模市场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向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化广化以及生产力的质变跃迁提出现实要求,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持续优化创新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超大规模市场的投资需求聚焦新质生产力展现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袤的未来市场,积极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更加充分的要素支持。同时,超大规模市场的存续和发展有助于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技术安全和监管风险等问题,并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供给的持续优化改进,加速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广与产业化。超大规模市场形成的专业化分工优势有利于推动新旧产业间的梯度转移,促进不同地域、行业或企业依托其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这种基于超大规模市场的专业化分工所引致的技术扩散有助于推动产业链的补强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广阔空间。

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载体。现阶段我国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根基。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不仅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其所汇集的大量全产业链条的创新型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人才,也为新技术的研发与新模式的推广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所充分发挥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有助于促进先进产业集群及融合创新平台的形成与发展,在提升上下游产业耦合性的基础上,持续衍生出新的生产环节和产业部门,从而突破原有传统产业之间的边界,以创新资源的聚集共享和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为在生产力跃迁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作为一种本质上由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注入根本动力,即是依靠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搭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本脉络的生成路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一)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创新为驱动力,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加强基础性研究夯实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底层根基,进而为搭建起完整的“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框架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8]然而,基础科学的长足进步不仅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与人才的自主培养,更离不开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在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的建设层面加大国家支持力度,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整合优质创新资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整合,实现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共享。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许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对国家科技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要紧紧把握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难点、堵点,针对受制于人的重点突出领域作出集中性科技攻关与技术突破,加大对相关领域的科研支持力度、资金扶植力度与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国家实验室与国家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水平与突破技术难题的攻坚能力,在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二)产业转型升级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本质上由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4]。纵观近代以来人类历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历程,从18世纪以机械化为表征的蒸汽技术革命,到19世纪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电力技术革命,再到20世纪以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直到当今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牵引的数字技术革命,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致使层出不穷的新产业、新业态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与生活水平的大跃升。在数字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突出表现为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工具构建的新型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高新科技化改造与转型,以及生产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这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富集地,同时也是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正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孕育并催生了量子信息、脑机接口、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带动了既有产业体系的跃迁式发展,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生产力系统的新质态。产业是生产力跃迁的实现形式和主要载体,产业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当前,我国数字技术正由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阶段向产业互联网阶段迈进,但数字技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水平仍有待提升和拓展。围绕以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和产业发展数智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必须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坚持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发挥数字技术的高链接性和强渗透性,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9]。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加紧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和优化布局,积极探索“数实融合”发展趋势下实施精益制造与推进产业数智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赋能。

(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科技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的落脚点,就是围绕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前瞻布局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而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业升级为实现路径,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关键支撑,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下坚实基础。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和现代化基础设施等构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支撑,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使前沿技术及关键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深刻认识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就要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补齐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内生性、稳定性和自主性,以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组织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这层意义而言,要锚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要求,找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要充分激活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下利用多领域高精尖技术集成提升产业附加值的空间潜力,深度开发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要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要依托数字经济将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有机融合,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赋能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利用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现有科技创新成果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建立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打通“最后一公里”。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根本是发展形成富含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针对当前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综合施策,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要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

(一)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催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全方面改革,形成有益于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形成新质生产力方向顺畅流动的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打造有助于为新质生产力的原始创新能力发掘和成果市场推广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科技创新体系、产业融合体系、金融支持体系,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技术特点的企业组织结构与服务催生新模式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完善让全体人民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的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新型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特殊推动作用。为此,要着力打通不同创新主体间建立技术关联与资源共享的堵点断点,依靠国家对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统筹调度,积极搭建跨部门、跨机构、跨学科的创新合作平台,建立起畅通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与资源阻塞,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统筹协调能力与组织动员能力方面的强大优势,构建形成政府机关、科研院校、创新企业协同发力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合作模式,助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与稳健发展。

与此同时,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效协同机制。一方面,要发挥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有序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必备的要素条件和制度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市场潜力,根除引致市场分割的制度性壁垒,以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市场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通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妨碍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壁垒,支持民营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盟和创新联合体,营造公平竞争、容错宽松、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领域改革[10],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灵活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按照整体谋划、渐次推进的原则,配套完善促进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针对有利于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体通过财税、信贷等倾斜性政策予以支持,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结合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激励、集中攻关与分散试错、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既以“有效市场”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与国际创新链、产业链、数字链、人才链的对接,又以“有为政府”引导创新资源向关键技术领域集聚,着力打造政府与市场协同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格局。

(二)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这层意义而言,绿色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底色。要围绕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为支撑绿色产业和推动绿色发展注入不竭动能。具体而言,作为绿色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增强绿色技术领军企业、绿色低碳科技企业、绿色科技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全方位创新能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市场导向在绿色技术评价、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协同效应。要把原创性、颠覆性绿色科技创新成果作为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金种子”,强化对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林草生物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的支持。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工艺升级等提高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率,利用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促进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氢能等绿色能源和新型储能方式发展。要探索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制度协同发力的有效模式,促进绿色技术研发模式和业务模式全面革新,推广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服务模式,鼓励“科学+技术+工程”“园中园”等绿色科技创新示范区集聚区的组织模式,打造清洁生产健康生活的绿色科技应用的新场景。

与此同时,要在大力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为产业发展插上绿色科技的翅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构建完整健康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要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绿色化,加强创新型企业主导的绿色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要面向“双碳”目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围绕绿色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通过“数实+数绿”双融合提升绿色产业体系的韧性、效能和质量,彰显绿色产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色优势。具体而言,一是完善数字产业“双碳”治理体系。制定数字产业能耗与碳排放标准,提高数字企业的节碳减排意识,构建完整的数字产业“双碳”监管体系。二是统筹布局数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区域资源禀赋,避免数字设施重复建设和闲置。三是优化数字产业能源利用结构,降低数字产业的煤电利用比例;加快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站建设,推进数据中心用能向新能源转换。四是推动节能降碳技术在数字产业的应用。加快自然冷源、近端制冷、液冷、高压直流供电、高效交流不间断电源等节能技术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五是探索建立完善的数字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绿色回收渠道,降低电子垃圾处理的能耗与污染[11]。

(三)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

围绕整合人才主体资源,以高水平人才制度体系建设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度重视有利于推动形成并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与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短板与人才缺口,针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以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能力属性为目标导向,在科研机构、高校、科创企业中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创新潜力的人才后备队伍。促进创新主体间人才的协同培养,在政府、企业和高校的深度合作中共同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无缝衔接,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培养具备学科交叉能力和产业融合视野的多元化人才,以不同领域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的深度融合将科教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的实施努力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宏大格局,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在华外资企业、外籍科学技术人员等承担和参与科技计划项目,为全球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健全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立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增长点与总体发展趋势,识别发现具有高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战略科学家与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结合人才自身擅长领域与目标导向合理规划人才布局,构建形成最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分布格局。完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建立人才选拔评优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不断丰富涵盖道德品质、专业能力、业绩贡献等不同维度评价指标,在充分考量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和职责基础上,健全完善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的多元化、动态化、专业化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以科学的考核要求和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选拔评优激励机制。重点加大对承担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等重点研发任务的科技人才的选拔评优倾斜力度,为选拔评优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平台支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0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1).

[3]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二四年三月五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24-03-13(01).

[4]刘洋.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J].红旗文稿,2023(24):20-22.

[5]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N].人民日报,2024-03-01(0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0.

[7]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N].人民日报,2023-03-06(01).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N].人民日报,2023-02-23(01).

[9]戚聿东,徐凯歌.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N].光明日报,2023-10-03(07).

[10]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03-06(01).

[11]方杰.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路径[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s://www. cssn. cn/jjx/jjx_jjxp/202403/t20240312_5737892.shtml.

(来源:《经济问题》2024年第8期)

推荐阅读

【理论探索】常庆欣 郑子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丰富意蕴

【理论探索】黄泰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探索】岳奎 曲秀玲: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维度

【理论探索】李政 廖晓东: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与策略选择

【理论探索】韩喜平 刘雷:马克思的数学研究及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运用

(编辑:林盼 孙志超)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长按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免费】 【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最新】
【2024年天天开好彩资料】 【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最新54期】
【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53期】 【澳门天天开彩期期精准】
【2024全年资料免费大全】 【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
【澳门内部最精准免费资料】 【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
【2024年新奥门天天开彩免费资料】 【新澳2024今晚开奖资料】 【最准一肖一码100%噢】
上一条新闻 下一条新闻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伊安·邓普斯EuanDempsy

1秒前:(三)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

IP:45.25.7.*

杨政仁

1秒前:【理论探索】常庆欣 郑子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丰富意蕴

IP:54.72.5.*

小山力也

5秒前:新劳动对象的丰富拓展,使人类认识规律、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为生产力的跃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广阔空间。

IP:99.33.9.*

中国网直播APP介绍

APP图标

2024年香港6合资料大全查APP名:中国网直播

版本:V5.72.836

更新时间:2024-09-19 21:24

2024年澳门正版精准资料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澳彩网站准确资料查询大全APP,可以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最新24小时热点资讯,今日最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香港最快记录15期开百度APP介绍

APP图标

2024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公开APP名:中国网直播

版本:V7.98.777

更新时间:2024-09-19 15:23

新澳门资料免费资料大全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4949澳门彩结果生肖版APP,可以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最新24小时热点资讯,今日最新:(一)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

二四六澳门免费全全大全APP介绍

APP图标

香港正版资料免费开放时间APP名:中国网直播

版本:V9.62.655

更新时间:2024-09-19 24:17

一码中精准一码免费中特澳门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今期香港结果记录APP,可以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最新24小时热点资讯,今日最新:由于更多依赖数据要素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在改变以往“物质变换”的传统生产力发展范畴中,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集约式发展和绿色发展新范式转型;同时也能基于技术创新及其推广应用所衍生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经济活动方式、产业组织结构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调整与重塑,进而从需求层面充分发挥消费在畅通经济循环中的引领作用,以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澳门六开彩资料查询最新2024APP介绍

APP图标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号码APP名:中国网直播

版本:V2.72.647

更新时间:2024-09-19 22:18

澳门精准免费资料大全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新澳门规律公式APP,可以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最新24小时热点资讯,今日最新:加快自然冷源、近端制冷、液冷、高压直流供电、高效交流不间断电源等节能技术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

27049cσm查询,澳彩APP介绍

APP图标

澳门平特一肖100%准資功能APP名:中国网直播

版本:V8.10.867

更新时间:2024-09-19 18:20

新澳门资料大全免费新鼬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澳门正版资料APP,可以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最新24小时热点资讯,今日最新:”[8]然而,基础科学的长足进步不仅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与人才的自主培养,更离不开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

新澳门资料大全免费澳门资料大全APP介绍

APP图标

澳门4777777资料APP名:中国网直播

版本:V1.33.784

更新时间:2024-09-19 20:19

澳门一肖一码开将记录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彩霸王论坛最准精选资料APP,可以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最新24小时热点资讯,今日最新:二是劳动对象不再拘泥于物质形态,数字资源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

跑狗图正版高清新一代论坛APP介绍

APP图标

新奥门免费资料大全历史记录开马APP名:中国网直播

版本:V4.32.431

更新时间:2024-09-19 21:21

澳门彩生肖分析走势图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澳门四不像正版资料大全部APP,可以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最新24小时热点资讯,今日最新: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的实施努力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宏大格局,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在华外资企业、外籍科学技术人员等承担和参与科技计划项目,为全球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新澳六结果资料查询APP介绍

APP图标

马会传真资料大全APP名:中国网直播

版本:V8.86.317

更新时间:2024-09-19 13:16

2024澳门正版免费资料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新澳精准资料APP,可以帮助你完成各种任务。包括最新24小时热点资讯,今日最新:其次,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牵引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动力。